
目前不少学校都在进行分批次开父母会。下午,参加了初中二年级女儿学校父母会。会议开始后才了解这已是第二批父母会,第一批是成绩较好的同学父母开会,本次是成绩靠后的15位同学父母会,而且是学生和父母一块参加。据了解这是女儿班主任的革新举措,其它班也是分二批,但都只不过父母参加,学生不参加。
按以往议程,班主任介绍了本学期班级举办的活动和本次期中考试状况,接着各科教师分别对试题和学习状况点评,传授学习技巧,寄托期望等等。
让我感动的是班主任老师对本次参会的15名同学分别进行点评,具体而详尽,看得出,是位热情、负责、细致的班主任!
哪个来勉励大家的孩子?
会议的氛围有点沉重,毕竟15位学生被定位在成绩较次的团体,无论情绪、自尊、信心都遭到非常大打击。我看到孩子们(包含女儿)在听教师解说的同时,不时转过来看父母脸色,无非想从父母的表情上捕捉对我们的态度,为回家后得到哪种对待而做好筹备。
孩子们多难啊,我真是从心里为女儿疼痛,这种感觉驱使我想对孩子们说几句鼓励的话。在会议快结束时,有一位父母举手向班主任申请发言,班主任赞同了。
第一,我想和大伙推荐我此刻的感受。在这么好的学校里,我的女儿成绩不如意,刚刚,我一度非常难过、非常揪心,为她的前途深深地担心。我不知往后还会出现什么,不知怎么办她的学习难点,更不了解期望在哪儿。
我甚至想,从今天起,我停止加班,暂停与所有朋友同学联系,舍弃全部喜好,自己辅导女儿,我将用余生的20-来换取女儿将来的60-。但立刻又否定了,一是自己根本办不到,二是成效未必好。看到女儿用湿润的小手熟练而爱护地翻阅试题和评价,专注地聆听老师讲评,稚嫩的脸颊溢出青春的光泽,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她正在成长,她好奇,但求知的欲望可能没被完全激起,此刻,她或许比我更沮丧!在她学习方面我做过什么呢?我即惭愧又自责。
我目前要做的,是和她站在一块,鼓励她,在心灵上和她一块成长。
第二,我觉得在座的15位同学的品德高尚,很值得赞赏。从我身后的图片看到,你们班在本学期运动会、体操比赛中都得了1、,你们15位同学中大多数参加了比赛,为班级取得了荣誉,而这一荣誉不是轻松获得的。我了解我的女儿参加了游泳、短跑项目比赛。
参赛前,她与同学多次在晚上或周末自觉练习,还与同学深入讨论各种项目(包含泳式)的参赛人选,并主动与班主任联系,确定适当的参赛队伍。你们班在12个班中获得1、的成绩,和每一位参赛同学的努力拼搏紧紧相连。而你们能这样自觉地进行艰苦的练习,又是什么力量驱动的呢?我想应该是:责任和兴趣。
你们能为班级负责,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只这一点我就为你们骄傲!一个人,有好的品德根基,对集体负责,就必然会对自己负责,直至对民族、对国家负责。人有多种能力,每种能力的进步不是平衡的。学习力也是变化的。考试排名前后变化非常正常,本次排名靠后,不等于将来也这样。
只须你们想到要对自己生活负责,拿出刻苦练习比赛时的勇气和毅力,将文化学习看作是自己需要做的、而且是需要终身坚持的事情,有意识地培养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那样,就肯定能想方法克服困难,改变近况,迎来光明。
第三,你们15人的团体和第一批33人的团体,不会是固定不变的,必然会互相流动。你们要赏识自己,从心底里觉得自己肯定能进步,不断勉励自己、树立必胜的信念。同时,在赏识我们的同时,也赏识同伴;鼓励我们的同时,也鼓励一块努力的同学。你们之间是平等的、也是互相尊重的,你们肯定能一同进步!
我想用刚刚匆忙写的一首诗送给我的女儿及在座的14位同学。
我的星辰
你有一双明亮的双眼
左眼是长庚,右眼是启明
透过你晶亮的双眸
我看到你内心汹涌的波浪
我也在心海的岸边徘徊
层层潮涌追逐着我的思绪
涛声清脆,海天迷茫
哪儿是你闪烁的微光?
你坐在我的身旁,稚嫩的脸颊如青涩的花蕾
这可是我过去的模样?
此刻,我已和你的浪潮层叠
听见了你拍岸的美妙声响
我坚信,你的浪涛正坚定向前
阵阵涛声是你搏击的歌唱
哦,我的星辰,你在将来生活的轨迹上
必然会发源于己的光亮
这个母亲的做法我是完全同意的,相反对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却有的不以为然。无疑,老师的用意是好的,期望和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升成绩。问题是这种以成绩划线来区别学生的做法等于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划入另册,不同对待,比较容易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导致伤害,可能进一步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带来终身的阴影。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媒体报道的让所谓表现不好的孩子带绿领巾的事件。据我所知,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的成绩是个人隐私,是不允许如此公之于众的。其实这类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有不少优点,正如这位孩子妈妈的发言中提到的那样,他们人品非常不错,关心集体,体育成绩优秀。
但高考考试规范让学校和老师双眼只盯着几门主要功课的分数,用一个唯一的规范来评价个性、能力、智商种类完全不一样的孩子,这是极不公平的。
我无意指责大家的学校和老师,他们也是教育规范的受害者,但期望她们可以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加重对孩子们的伤害,而应该和孩子及父母一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同努力减轻规范带来的伤害,并且致力于改变这个规范。正好似学说的那样,大家应该和孩子站在一块!
同学还告诉我,她的即兴发言起到了好的成效,大伙热烈鼓掌,有的学生父母还流下了眼泪。有的孩子告诉她的孩子,你母亲的讲话让他们回去后少挨了一顿打骂,父母反过来对他们鼓励有加。老师们也表示认可和理解。
但当她征求孩子的建议,需不需要把那首诗放到父母和学生的QQ群里时,孩子哭着劝阻了她,说明孩子还是心存顾虑的。
同学说她平常极少在父母会上发言,当时不知为何太激动了,就不考虑所有地走了上去。我理解这种冲动,那是来自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就像一个挺身而出张开翅膀保护小鸡的老母鸡一样。孩子幼小的心灵太需要得到大人的精心呵护了。我过去跟一位同事谈到过,看国内的教育与海外的教育怎么样,只看一点就了解了。
在国内,孩子们伴随年龄的增长愈加不喜欢学习,而在海外则正好相反,小时候爱玩,大了后对学习的兴趣反而愈加浓。大家有的人常常说大家的基础教育怎么样怎么样好,但有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愈加多的父母把我们的孩子送到了海外。我周围的人只须稍有能力,都想把孩子送到海外上学。
而且有不少在国内上学的差生,到了海外都变成了优生,有些还获得了名牌大学的奖学金,表现很突出。我问他们到底做了哪些,让孩子学得愈加好?无他,鼓励孩子的兴趣,多元评价孩子的成绩,让孩子个性化进步,而不是只走一个独木桥而已。
这类父母或用脚、或用钱对国内的教育投上了一张反对票,不管他们口头上是如何说的。
【编辑推荐】
女儿就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
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是乞丐
父与子 孩子是爸爸妈妈最好的老师
指导父母怎么才能引导孩子自主高效的学习